- 专家甘肃热议蔬菜附加值:寻消费群体"对症下单"销全球
- 中国农业网[资讯中心] 发布时间:2019-08-21 信息来源:中新网
- [打印] [关闭] [查看评论] [专家答疑] [加入收藏夹] [推荐给朋友] [发布类似信息] [繁體中文]
-
“武山生态好,所产蔬菜品质也好,但当地缺乏储运和加工技术,蔬菜仅限于生鲜售卖,附加值低。”玻态干燥技术创始人李云在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可通过玻态干燥技术将该县的优质果蔬加工成高附加值、高营养的健康食品,供应到全球市场。
19日,“2019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在渭水之畔武山县举办。
武山是甘肃重要的蔬菜产区和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前,该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9.7万亩,总产量125万吨,远销东南亚、欧盟、阿联酋、俄罗斯等地,产值超过23亿元。
天水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索鸿宾介绍说,武山县18类蔬菜30多个产品被认证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蔬菜产业收入占到贫困民众收入的一半以上,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
活动期间,“2019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共享经济协同新农业全域智库研讨会”“甘肃武山投资环境推介说明暨特色农产品产销签约仪式”等活动还同时进行。
在研讨会上,李云举例说,苦瓜当成生鲜卖很便宜,但切片通过加工后可以作为苦瓜茶,定位卖给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患者,用于辅助****,附加值就会明显提高,“武山本土的芦笋、西兰花等都可用这种方式”。
无独有偶,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教授也关注到武山蔬菜的附加值如何提高的问题。他表示,通过相关技术,使蔬菜抑制生物活性,保质期可延长到一年,就可卖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为武山当地菜农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近年来,武山县依托区位和自然优势,探索形成了蔬菜大棚多层覆盖、浅山半干旱区“菜—粮—油”两年三熟等独特实用技术,初步形成了蔬菜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信息流通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 中国农业网编辑:本信息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
- [荐]成华区信达礼品商行
- [荐]新地种业有限公司
- [荐]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经纬假期
- [荐]北京伟农惠远温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荐]北京华丰园艺场
- [荐]北京傲锐科技有限公司
- [荐]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
- [荐]北京华夏康源有限公司
- [荐]北京平安福生物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荐]北京浩日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 [荐]沃华肥料(北京)有限公司
- [荐]易农速购农产品商城